2024外研社英语辩论公开赛暨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于3月23日至24日在线上举行。大赛吸引了全国近100支队伍参加。经过激烈的角逐,由我集团2023级英语专业学生李瞳、徐均娜组成的队伍荣获一等奖。
图1.大赛合影
“外研社英语辩论公开赛”是“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的系列赛事之一,为更多想要提升思维能力和辩论技巧的辩手提供交流与学习的机会。我集团一直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积极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因此于2023年6月成立打造高水平外语赛事的“外语工作室”, 培养高精尖外语拔尖人才。
李瞳、徐均娜正是在“外语工作室”的支持下参加本次赛事的学生。作为大一学生,第一次参赛就取得如此佳绩,说明了他们优秀的实力。她们分享了自己的备赛经验和比赛总结,希望能给对辩论感兴趣的同学启发和帮助。
图2.李瞳、徐均娜(左上)在比赛中
参赛感言
此次比赛前,李瞳、徐均娜只是在“英语演讲与辩论”专业课上开始初步学习辩论知识,并且只参加了一次辩论赛,即3月初“外语工作室”主办、“英语辩论社”承办的第26届“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校园选拔赛。对于英语辩论,二人是完全的新手,但在我集团良好的辩论传统影响下,两位同学积极备战,并在比赛中快速成长。
(一)“模仿+实践”的备赛思路。因为备赛只有短短两周时间,李瞳和徐均娜经过思考,决定放弃耗时长的系统学习具体辩论知识的方法,而采用“模仿+实践”的思路。模仿,即观摩历届外研社英语辩论的决赛视频、牛津大学辩论社的经典辩论、分析真实赛场上的辩论稿,以最快速地汲取辩论技巧与立论破论的内容与结构。实践,李瞳和徐均娜找到以往的辩题,一个一个辩位地练习。两人练过搭档,也练过对手,并互相找出对方稿子的不足。经过初步的练习后,再将自己代入辩论视频的一部份,增强练习各种位置的技巧。
这样的训练帮助很大,李瞳表示:“我们严格按照比赛的规则来,所以在比赛前已感受到了那种紧张和在比赛时特定的头脑风暴,因此也确认了最适合我们的辩论方法与合作分工。在不断的练习中,我们纠错并逐渐进步,很快地就打好了一定基础。”
(二)内容为王。因为是第一次参加辩论赛,辩论语言还不太熟练,两位同学都表示自己语言的流畅性和高级性与优秀的辩手存在差距,但是能取得一等奖的成绩,主要原因是内容“规范,遵循讨论本身”。徐均娜表示,“几场比赛下来,我发现评委并不过于注重选手的发言是否流畅、口语是否标准,而非常注重内容是否准确,能否有效地回应对方辩手提出的问题。”
李瞳深有同感,“我们brainstorm(头脑风暴)时会从motion(辩题)本身出发去辨析关键词,不说无关紧要的。我的经验是,一定要注重内容的建设(观点、例证、逻辑),不要跳进别人的争论不休中,要明白我们题目到底在讨论什么。”
(三)团队合作。通过比赛,两位同学深深感受到辩论是一个团队项目,需要两人的密切配合和相互支持。李瞳感慨:“我最大最大的感受就是一定要和partner(搭档)在比赛期间一直沟通,我不相信有一场优秀却不沟通的辩论存在。因为对方各组的观点一直在出现,我们一个人思考永远是不够的,要一直和partner沟通才能知道我们怎样rebut(反驳)或revise the argument(修正观点)。徐均娜也表示,辩论中两人一定是互帮互助的,论点需要进行合理分配,绝不是谁想出来的就一定是谁来说,“我和李瞳已经是‘过命的交情’。”
图3.李瞳、徐均娜比赛中的手稿
虽然成绩振奋,但两位同学清楚地看到自己与更优秀辩手的差距,更加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李瞳、徐均娜表示将继续保持“初学者”的心态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姿态,迎接更多的比赛,继续努力进步。也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像她们一样,勇于挑战、善于学习,抓住机会成就更好的自己!
文字:王艺磬、李瞳、徐均娜
图片:李瞳
一校:梁洁
审核:钟玲
排版:胡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