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有诗意,岁岁与您相期
《中国诗词大会》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点节目,收视率高,影响力强,社会反响大,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致力于传播弘扬中国优秀的古诗词文化。大年初四,《中国诗词大会》第八季全新开播,各路诗词爱好者汇聚一堂。正值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围聚在电视机前,观看最新一季《2023中国诗词大会》。满屏的互动中也出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她绑着三股辫,身着红毛衣,微笑的脸庞上有着一双大大的眼睛,时而聆听,时而欢呼,时而答题,她就是来自我集团2021级suncitygroup太阳新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子李思敏。
(图为李思敏同学在节目中的部分镜头)
扫眉才子笔玲珑,蓑笠寻诗白雪中
李思敏同学才思敏捷,诗词知识储备丰富,热爱古诗词。自2022年11月份起,经学校专家初选、市里审核、省内选拔、央视导演组多轮面试,李思敏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最终于2022年12月份收到来自中央广播电视台《2023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录制的邀请函,并于12月份下旬至1月份中旬中全程参与10期节目的录制,集体诵诗、与现场老师互动对话、实时答题等。
(图为央视《2023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录制的邀请函)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谈及备赛及录制节目中的收获时,李思敏同学分享道,最大的体验是挑战了自己并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原定于2022年10月份在中山市举行的省赛受疫情影响从延期到2023年1月份后又改为线上,而李思敏同学没有因此懈怠,而是抓住课余时间合理切割,主动学习诗词,如下课后趁排队时间背诵一首诗,边扒饭边看往季中国诗词大会,洗澡时听古诗词讲解,再以诗达意来犒劳一天的疲惫,睡前或者吃饭时和同学飞花令练习,为宿友们讲解有趣的诗词小故事。在西方文明史课上,老师提到西方的三大主神类似于中国的三清,身旁有同学脱口而出孟浩然的“涵虚混太清”,李思敏补充道,太清是孟浩然望着洞庭湖面发呆时看到天空的倒影时说的,有别于道教所说的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这样的体验让李思敏认识到诗词学习的嵌入性,即诗词可以为我们认识其他事物开拓不一样的角度。
李思敏说,比赛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部分是省赛的选拔。与来自全省140多个学校的287位诗词达人交锋,特别是与许多来自中大,华师,暨大,南医科的高手们狭路相逢,她表示,很紧张也很刺激,“受疫情影响,省赛改为线上,飞花令的时候我们抽到的是‘秋’字,我那组飞花令飞了将近15分钟,至少来回50次,很害怕脑子一片空白,逼着自己一定不能发呆要开口说话。”省赛结束后,当晚李思敏同学接到了来自央视导演组的面试电话并顺利通过三轮面试。“节目录制的时候需要提前一个星期进行排练,录制时间遇上期末原定的考试周,我也得了新冠,尽管边阳边难受,但我还是坚持在屏幕前保持微笑,时刻关注现场情况,一直要录到凌晨左右,主持人、嘉宾、选手和工作人员都很辛苦,为了不让我们太困以至于打瞌睡,导演趁着休息的片刻给我们讲一些笑话。”
(图为李思敏在省赛选拔)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当被问到学习诗词之于人生的影响时,李思敏引用朱熹先生“源头”与“活水”来诠释二者的关系,她认为诗词便是她认识这个世界的源头,从汉乐府到唐诗宋词,从“脉脉不得语”到“千里共婵娟”,无数诗人用生命浇灌我们的中国文化,诗词的哺育,诗人们对文化、自然、社会各个领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牵动着一颗孩童的诗心。
谈及诗歌启蒙老师,李思敏脱口而出,“上小学之前,我爷爷就是我的启蒙老师,他喜欢用潮汕话吟诵毛泽东和李白的诗词,耳濡目染之下,我也喜欢上潮汕话背诗歌,潮汕话有八个音,因此我很快就能熟记。看到乡里人我就背毛诗给他们听。”
上中学后,诗词的魅力依然召唤着女孩的诗心,一次语文课上,老师让同学分享《琵琶行》的理解,李思敏大胆上台将自己学习二胡和潮乐的理解融入到白居易对琵琶女的音乐品鉴中。“诗词让我融汇贯通,是给予我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步入大学后,李思敏一边学习,一边坚持学习和传播中国文化,推动中国文化走向国际舞台。“很幸运我遇见了一所开放包容和国际化的大学,很感谢学院提供了许多平台如中国文化短视频项目,让我们有施展才干的机会;学校图书馆馆藏了很多诗词方面的书籍,五楼出电梯左拐就是诗词区,那里是我午休的好去处,饭后我会到一楼朗读亭诵诗,也举办了很多诗词阅读推广活动,去年我和同学参加了图书馆的诗词阅读排位赛并幸运地得到第二名的成绩;此外,我们学校有很多外教,他们对中国文化极为感兴趣,我也喜欢用英语和他们交流。今年中秋节,一位德国老师疑惑为何中国的月亮看起来更圆更亮,我便化用了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话回复他。听完后,外国友人对中国的诗情浪漫表示由衷赞叹。”
(图为李思敏担任校中国文化短视频项目SZTU之ICOC讲解人)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皆得绝妙词
谈及对于诗词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何期待时,李思敏坦言,从小处着眼,带着兴趣,坚持所爱,现代人容易焦虑急躁,读诗品诗利于养性,增强自身的思考能力。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如图书馆等,将诗词文化和自身外语专业优势结合起来,创新文化传播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年轻人走近并爱上我们的中国文化。
图/文:李思敏
责编:姚亮
校对:张龙云
审核:钟玲
排版:胡丹丹